教育科学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科学学院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培养方案 >> 正文
南宁师范大学2023年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教育)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 点击数:

一、专业简介

我校教育学专业是教育学类本科专业之一。从2000年开始招生办学。2009年教育学一级学科成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009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教育学博士点建设财政专项资助,2013年、2017年、2021年连续三次获得自治区财政资助博士授权点立项建设一级学科。在2019年本专业进入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名单。目前,教育学专业共有专任教师25人,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教授4人,在校本科生199人,生师比199:25=7.96:1。教育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90%以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中“教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规定: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心理辅导和生涯指导能力,能在中学和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代码:040101

所属学科:教育学

二、培养目标

立足广西,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持续发展潜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备系统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学专业知识,过硬的心理辅导技能,能够胜任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以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心理辅导、中学生的生涯指导工作。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成为所在领域,具备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技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教育科研人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如下:

目标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扎根基层的信念和情怀,追求社会正义和平等,关爱学生;认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依法执教,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践行师德]

目标2: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和人文等素养,掌握扎实的学校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等理论和技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与生涯指导工作,在所在中学发挥骨干作用;[学会教学]

目标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知识,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竞争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会成为班级管理等综合育人经验丰富的中学骨干教师。[学会育人]

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持续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反思的技术和方法;成为善于学习、研究、反思和发展的中学教育科研人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会发展]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接受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咨询、教育管理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目标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实际行动加以体现;认同社会主义的思想及价值观;强有力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及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师德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思想、政治、理论、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掌握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内容。

1.2【师德体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主动践行师德,增强积极的道德体验,能够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体验师德的真善美。

1.3【师德实践】履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注重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同,转化为师德行为,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及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深刻认识到中学教育科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辅导工作的重要性,有积极投身到其工作的热情,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育科研人才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己任;具备自然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坚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操守,热爱和尊重同事及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1【职业认同】具有家国情怀,有积极投身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在教育实践中认识教育科研教学和辅导工作对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提升的价值,体验专业知识能力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意义。

2.2【职业修养】具备自然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有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感,坚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操守。

2.3【职业责任】能主动承担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责任,在教学各环节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能陈述正确学生观的内涵,关爱学生,尊重中学生的权益和独立人格,主动启发引导、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目标二【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具备基本的通识教育,系统掌握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术;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能够应用教育学、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并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和之后进行反思并修正和改进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促进高效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学习方法。

3.1【综合素质】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常识,掌握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以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术。

3.2【教育知识】能掌握基本的教育规律,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了解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教育的条件性知识,能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3.3【学科拓展】掌握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其它学科的联系,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和迁移的能力。

4.【教学能力】具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心理辅导和生涯指导的能力,掌握教学设计、课堂评价和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技能;在见习、实习、研习等教育实践学习中获得丰富和积极的教学体验;具备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教学能力;掌握课题研究和教育调查方法的理论和技术,具备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具有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功底】具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心理辅导和生涯指导的能力,掌握教学设计、课堂评价和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教学基本技能,形成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知识体系和能力。

4.2【教学技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具备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辨别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的能力。掌握学习理论和方法,具备引导学生掌握和有效运用学习方法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达成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4.3【教学研究】掌握课题研究和教育调查方法的理论和技术,具备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引导学生体验性学习和学会反思。

目标三【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掌握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人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能够胜任班主任的常规工作;能够协助学校、德育处或班主任共同开展管理工作;能够在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1【管理知识】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掌握中学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

5.2【管理方法】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班集体组织、建设、教育、指导等班集体常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结合最新的管理理念,具有创新班集体管理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5.3【管理体验】在教育实习中,能够协助学校、德育处或班主任共同开展、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在德育活动中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促进中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6.【综合育人】理解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理解学校文化和主题教育及社团活动的育人价值,能够积极利用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

6.1【育人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能够利用个别交谈、精神分析和行为矫正等技能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6.2【育人研究】能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能运用观察和谈话等方法了解中学生德育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和使用德育方法的能力。

6.3【活动育人】能够掌握校园文化的内涵、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的类型,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策划组织班集体、社会实践、公益等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目标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对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反思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能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分析及解决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问题。

7.1【提升自我】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趋势,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7.2【自我革新】掌握专业反思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能运用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规划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

7.3【反思自省】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诊断,具有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沟通交流】能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在育人实践及其它情境中实施倾听、共情等沟通技巧。善于与同行、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去促进自身的发展。

8.2【协同合作】具有协同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能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针对具体任务进行团队协作,形成沟通合作的技能和互助合作的经验。

校内链接:
南宁师范大学| 红水河网站| 教科院易班| 图书馆
校外链接: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