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特色
特殊教育专业始建于2016年,是南宁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特殊教育教师的院校。本专业立足广西,面向西南地区及周边省市。致力于培养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能从事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教育康复及相关教育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各级各类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康复及管理等工作;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融合教育指导工作及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以及各类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的康复训练及相关的教育康复研究工作。本专业依托高校和一线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康复机构,以多主体、多元素、多渠道深度合作的“临床式”培养模式,形成了特殊教育教学和教育康复的“教康一体”课程体系。拥有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南宁市培智学校)、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广西云彩社会服务中心等多个实习实训基地,涵盖了所有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有效地做到特殊教育产教融合。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较高的融合教育素养,能从事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教育康复及相关教育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特殊教育人才。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能够在各级各类(各级:省、市、县级;各类: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脑瘫、学习障碍等类型)特殊教育学校及普通学校、康复中心及相关机构从事特殊教育教学、融合教育指导及心理健康辅导、康复训练及相关的教育康复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如下:
目标 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认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独特性和复杂性,认真履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及职业道德规范;能以个别化的支持,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和引路人。【践行师德】
目标 2:具备良好的特殊教育理论、融合教育素养及一定科研能力,理解不同障碍类型儿童的教育与康复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熟练掌握特殊教育评估、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心理辅导及康复训练的基本技能;能胜任特殊儿童课堂与康复训练教学,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或康复机构发挥骨干作用。【学会教学】
目标 3:了解所教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有正确的残疾儿童教育观和融合教育观,;掌握班级组织和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以积极行为支持等管理策略处理学生的常见行为问题;能够有机结合教学及康复训练进行育人活动,具备良好的家校沟通协调能力,促进特殊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会育人】
目标 4: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反思的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特殊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成为善于学习、研究、反思和发展的特殊教育教学科研复合应用型人才。【学会发展】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在师德、教学、育人和发展等方面达到如下8个方面的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师德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政治、理论、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2【师德信念】热爱特殊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立志成为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过硬技能的特殊教育老师。
1.3【师德实践】认真履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及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公平公正,关爱与重视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健康,尊重特殊儿童人格尊严,尊重个体差异,公平公正。
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独特性、复杂性,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残疾人观、特殊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1【职业认同】具有从教意愿和积极的融合教育观,认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独特性和复杂性,认同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残疾人观、特殊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2.2【职业修养】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掌握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教育规律,为每一位特殊儿童提供合适的个别化教育,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具有良好的耐挫力,善于自我调适,积极实践。
2.3【职业责任】了解关于特殊儿童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注重教育教学、教育康复和生活实践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3.【专业知识】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所教学科知识体系或不同障碍类型教育和康复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与所教学科或所服务障碍类型相关的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
3.1【学科知识】理解所教学科知识体系、课程标准以及标准的教学调整策略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3.2【教育知识】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发展历程及相关经验;掌握普通教育教学和特殊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不同障碍类型教育和康复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特殊教育评估的知识与方法;掌握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应的教育方法;了解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掌握融合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
3.3【知识整合】整合特殊教育、所教学科及相关康复训练的知识与方法,并能初步运用。
4.【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综合评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殊教育需要。依据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针对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教学活动方案,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本科应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4.1【教学设计]】初步掌握运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综合评估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教案撰写较规范,会初步进行教学评价;能根据评估结果和课程内容,初步具备合理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根据课程和学生身心特点,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初步具备编写个别化教学活动方案的能力。
4.2【教学实施】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和制作适合的教具、学具,支持学生有效学习;正确使用普通话和国家推行的盲文与手语进行教学;规范粉笔字,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辅助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能够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4.3【教学研究】掌握课题研究和教育调查方法的理论和技术,具备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和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了解积极行为支持等管理策略,能够处理学生的常见行为问题,获得积极体验。
5.1【管理知识】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5.2【管理方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和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根据班上学生特点,合理创设班级环境,设计并组织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
5.3【管理策略】运用积极行为支持、应用行为分析等不同策略,妥善预防和处理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
5.4【管理体验】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开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促进特殊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6.【综合育人】了解所教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教学及康复训练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有组织主题教育和班团队,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初步体验。
6.1【育人方法】了解特殊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初步掌握各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策略,能够有机结合教学及康复训练,运用不同干预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康复。
6.2【育人研究】能针对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相关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初步具备相关的教育科研能力。
6.3【活动育人】能够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选择适当的方法组织主题教育和班团队,兴趣小组活动,在各类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7.1【提升自我】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特殊教育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或专业讲座培训,提高自身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
7.2【自我革新】能积极、主动地收集、分析特殊教育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及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并基于此开展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3【反思自省】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针对特殊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具有与家长沟通、合作的体验。
8.1【沟通交流】能运用恰当的沟通策略或辅助技术与特殊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其参与社会互动;能积极、主动地与特殊教育工作者沟通交流,向优秀者学习;能积极、主动地与特殊儿童家长沟通交流,充分了解特殊学生的发展情况。
8.2【协同合作】能积极、主动地与特殊教育工作者协同合作,初步参与特殊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全过程;能积极、主动地与特殊学生家长合作,为其提供教育咨询,初步参与送教上门等服务工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