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5,和谐社会与德育功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3期,独著; 2.2006.8,论德育生态性功能的发挥,《教育评论》2006年第4期,独著; 3.2006.7,论和谐教育思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独著; 4.2006.8,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谈现代德育观的建构,《广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独著; 5.2006.9,发挥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独著; 6.2006.7,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原则的科学审视,《学术论坛》2006年第7期,第三作者; 7.2006.8,关于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建构的若干思考,《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独著; 8.2006.10,发挥德育的自然性功能 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教育探索》2006年第10期, 独著; 9.2007.10,教师教育的新路向:专业学位教育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0.2008.5,和谐社会的德育生态:合理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第3期; 11.2009.11,从教育供求视角对“知识失业”问题的反思,《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12.2009.6,教育学现象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摭探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 13.2010.6,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思考,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 14.2013.06,刍议公民参与对公民教育的促进作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启示,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15.2015.06,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课程关系的重新定位,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 16.2016.02,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理论审视和实践性重构,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 17.2016.03,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缺失与培育,中国德育,2016年第3期; 18.2016.05,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和道德教育系统的协同建构策略和方法,大学教育2016年第5期; 19.2016.06,学校文化建构的立德树人使命——以道德教育视角审思,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20.2016.06,师德,不只是简单的承诺,中国德育,2015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