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彭宁
彭宁 教授、博士
籍贯:云南省大姚县
工作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
职务: 原党委常委、副校长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邮政编码:530001
个人简介
彭宁,女,中共党员,原南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广西高等教育研究突出贡献学者。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广西本科教育研究院院长、广西教育学会副会长、广西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广西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西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学类副主任委员、广西高校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与教学管理工作,承担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育
主要贡献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重大课题、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出版论著《区域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等8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级1项等。多项研究成果为区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并在全区本科高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获奖成果
1.“‘三同步、五联动’陪伴式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成果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
2.“基于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3);
3.“‘三元五体’陪伴式广西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成果获2017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1)
4.“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获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2);
5.“民族地区新型乡村教师“三融合三课堂四支持”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6.“竞赛驱动 双向融通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7.“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8.“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新三手”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成果获第六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
9.“广西面向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考试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2005年第五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10.“高师院校普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成果获2001年第四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
11.“‘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第六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
12.“西部地区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第六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3);
13.“教师职业技能达标集中型培训模式”成果获1997年第三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3);
14.“连片贫困地区乡村学校‘陪伴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排名第1);
15.“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政策创新研究”获得2014年广西第十三次社科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一等奖 (排名第1);
16.“‘十三五’广西振兴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区战略研究”获成果获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一等奖(排名第6);
17.“广西中小学教师培养规划研究报告”获成果获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二等奖(排名第1);
18.“内涵式发展目标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政策创新研究”获得2016年广西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三等奖(排名第1);
19.《区域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获广西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排名第1);
20.“高师院校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趋势及对策”获广西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成果三等奖(独著);
21.《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获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