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科学学院 >> 学术讲座 >> 正文
学术讲座
教育科学学院举办AI赋能“1+1+N”模式跨区域网络研修活动
作者:王梦颖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点击数:

为推动区域间教育交流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师数字化技能与信息素养,推动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实践与服务基础教育,由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余朝文教授主持的“AI赋能‘1+1+N’模式跨区域网络教研应用研究”项目,于10月23日和10月30日开展了第二期网络研修活动,本次活动通过“1个主讲端课堂+3个听讲端课堂”的“1+N专递课堂”形式开展课前异地网络集体备课磨课、云端同步授课、四地学生听课互动、四地教师评课研讨、专家评课及专业微讲座等环节,深入研讨AI在学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路径,实现了跨区域间的教学沟通与协作。





(四地县区学校举行开班仪式)


本次活动由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育研究室、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教研室及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联合协办,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提供技术支持。四县区的教育局及教研室相关领导、10所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出席开班仪式并全程参与活动。


活动于10月23日上午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作为授课主讲端进行小学数学的课例展示,下午由玉林市玉州区古定中心小学作为授课主讲端进行小学语文的课例展示,10月30日上午由南宁市金阳路小学作为授课主讲端进行小学心理健康的课例展示,下午由桂林市秀峰区桥头小学作为授课主讲端进行小学思政、小学美术的课例展示。四地小学教师聚焦数学、语文、心理健康、思政、美术共5节课5个学科,通过云端集体备课打磨课例、课例展示、组织学生云端参与课堂互动,不仅展示了AI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阶段性成果,也改进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课例展示结束后,四地教师借助云端实时共享技术,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和AI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融合等方面对展示的课例进行点评。







(四地县区学校同步课堂现场)


在两天的活动中,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余朝文教授及心理学系主任黎玉兰博士、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朱冬夏老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余益兵教授、广东深圳赴环江支教教师及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陈辉老师等作为专家分别对5节课堂教学进行评课和专业微讲座。









(专家点评与微讲座)


此次研修活动吸引了2000人次的中小学教师参与线上观摩和现场观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得到有力验证,为构建高效城乡学校跨区域网络研修活动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示范模式,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教学创新与协作交流的有效平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互通共进。



责任编辑:团委信息部梁思琴

一审一校:团委信息部韦雨诗、唐佳姝

二审二校:蒋欢

三审三校:余朝文


版权所有: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合兴路3号 邮编:530299

学院办公室电话:0771-5612551 研究生教育办电话:17707719872 学工办电话:0771-5610335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10702000725  南宁市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